玉的加工程序

將一塊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程序。中國古代已有一套程序,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搗砂,研漿、開玉、扎堝、沖堝、磨堝、掏堂、上花、打鑽、透花、木堝、皮堝、等工序,反映了中國琢玉工藝的成熟。
現代,玉器的加工程序,一般分為選料,設計,琢磨,拋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定內容。
將一塊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程序。
選料

這是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正確合理選用玉石原料,以達到物盡其美。玉石品種多,變化大,首先必須判斷玉石的種類及其質量,這主要根據質地、顏色、光澤、透明度、硬度、塊度、形狀等等指標來判斷,從而確定作什麼產品,力求優材優用,合理使用,必要時,還要進行去皮、去髒、切開等審查工藝,以"挖髒遮痕"、"量料施工",把玉料吃透,避免或減少玉料的缺點。

選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富有經驗的藝匠,憑著一雙慧眼,能認清玉石的本質,選用精確,巧妙用料,使產品效果突出,引人入勝。 對和闐玉的選料,要對玉表面仔細觀察,如果玉質量好、性少,痕裂和瑕疵少,可依靠顏色和塊大小及形狀確定選用,方形料宜於器皿造型,三角形料用於鳥造型,長條形料用於人物造型。如玉有性、瑕疵,痕裂,可切下陰陽面一端的表皮,進行觀察,以確定選用。帶有一些缺點的料只要有好玉存在,都在選用之中。


設計
玉器產品不是定型產品,每件都有變化,設計工作要貫穿玉器製作的始終,設計首先是造型設計,既根據玉料特點設計造型,使造型舒適、流暢和受人喜愛,為此,必須發揮原材料的特點與造型美相結合,突出料的不同特點。

如質地、光澤、顏色、透明度等。質地美,發揮玉的溫潤特性;顏色美,注意表現艷美題材。造型設計還要從玉材特性出發,保證工藝技術可以製作,如脆性大的料,不可太玲瓏剔透,韌性大的料,可作細工工藝。

造型設計的標準
用料乾淨:既挖髒遮痕,使產品上無嚴重的髒和痕。
用料合理:把玉料質最美的部分放在最顯眼地位,並佔用最大體積。
量料施工:根據玉料的質色,施以最恰當的工藝。
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美麗、生動、情趣、主題突出,四襯平穩。

設計考慮周密後,要在玉料上畫繪圖形,有粗繪、細繪兩道工序,粗繪是製作以前,把造形和紋樣繪在玉石上;細繪是作出粗坯後,把局部細緻的要求繪在坯上。在製作過程中如出現變化,要隨時修改設計,設計者與製作者互相配合,使玉器精益求精。
和闐玉的造型設計,要根據玉質和玉色等精心設計,有的一塊玉料可以設計幾件產品。有小痕的玉料用於仿古玉器,效果很好。有俏色的玉料在造型中巧用俏色,產品更加生動有趣。白玉產品重視潔白和潤美,造型面要求圓潤,多用於器皿造型,在人物造型中製作仕女,佛像,象徵道德情操美,青玉色淺淡的,可取用薄胎造型,色濃重的,可製作動態較大的獸類造型。
墨玉根據全墨,聚墨和點墨不同情況造型,全墨多用於器皿,聚墨用於俏色。玉山子可用的玉料,造型選用玉質好的地方,題材多樣化,以提高玉的利用率。

琢玉
設計完成之後,製作者利用磨玉機和工具、磨粉等,按設計意圖加工成產品。技巧千變萬化,歸根到底是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鍘鉈、鏨鉈等,將造型中的塗料切除,其手法有鍘、摽、摳、劃等。

磨就是利用沖鉈和磨鉈等,將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有沖和軋的不同方法。在基本造型完成後,為清晰西部,還要進行勾、撤、掖、頂撞等工藝。勾是勾線;撤是順勻線去除小余料;掖是勾轍後的底部清理清楚;頂撞是把地紋平整。

此外,還有疊挖、翻捲等工藝,把花瓣、衣邊做的飄。打孔、鏤空、活環璉等工藝一般是琢磨時一起進行的。

琢玉是屬於藝術範疇的創造性勞動,琢玉人員的水平是關鍵一環。中國的琢玉以高超精巧的技藝稱譽世界,正如世界許多學者、藝術家所說那樣,玉及其雕琢的特技,是中國人的天才創造和傑出貢獻。


現在中國的玉雕廠都擁有現代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精湛的琢玉藝人,在生產車間進行創造性勞動,藝人們用他們靈巧的雙手,碾出精美的玉器。

和闐玉的韌性大,在製作產品中,僅可能施以細工工藝,使其形准、規矩、利落、流暢。細工是細部的精加工技術,難度較大,是精美玉器的一個重要標誌。和闐玉用以製作薄胎,更能反映玉質之美,薄胎玉器是中國精美玉器的重要品種。

其製作技術主要是串膛和做花,使造型薄厚均勻,色澤一致,產品以器皿類為主。在一些玉器中還勾槽壓金銀絲和嵌鑲寶石,壓絲嵌寶技術是很有特色的技術之一。此外,在製作中還要注意玉性處理,不能因有玉性把寶貴的玉廢掉。

拋光

拋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細,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拋光首先是去粗磨細,即用拋光工具除去表面的糙面,把表面磨得很細;其次是罩亮,即用拋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把產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最後是過油、上蠟,以增加產品的亮度和光潔度。

和闐玉玉器的拋光,要求使玉面平順,以反映玉的潤美,這就要把玉性壓下去。
如製作仿古玉器,要求過膠磨細的烏亮,不經罩亮就過油、上蠟,以反映古玉特點的亮度。

經過上述程序,把玉器製成後,還配上富麗的裝潢,以美化和保護玉器,並提高身價。座是玉器的主要裝潢,用木、石、金屬等製作,其形狀、高矮、厚薄和造型雕刻都應以玉器造型為依據,使之渾然一體。匣是放置玉器用的,大體反映了玉器的高貴程度,有專門的技術要求,以保持中國匣的風格。 總之,一件玉器製成,從選料開始,到裝進匣才算全部完成,凝結著琢玉藝人的心血。

一件產品,少則一月,多則數年,稍不留意就是損壞的危險,琢玉藝人歷經風險,費勁心機。所以,一件玉器不僅玉料寶貴,而琢磨之功更是難得可貴。

玉的紋飾

紋飾是玉雕藝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很多玉雕器名往往與紋飾有所關聯。比方穀紋璧,因為璧上雕琢有穀紋,我們就叫做穀紋璧。如果我們不懂紋飾就無法正確稱呼它的名字。因此紋飾是玉雕藝術重要的一環,現在來介紹常見的紋飾。
穀紋

穀紋的形狀有很多種,我們人類生存賴以五穀雜糧,人們為紀念它,雕以穀紋。它的形狀像是發了芽的種子,圖案的設計演變就像畫面上所呈現的,凡是看到這形狀的紋飾,我們都稱為穀紋。如果將穀紋琢在璧上,就稱為穀紋璧;相同的,如果穀紋展現在瑗上,就叫做穀紋瑗。
乳丁紋

乳丁紋又叫乳突紋。不管何種稱呼,都在說明乳房突出的部分。乳丁紋的形狀是在玉器的平面突出圓圓的一點,代表乳頭。一件器物上不是琢一個乳丁,而是琢很多個乳丁,成整齊排列或不規則排列。
雲紋
雲紋也是紀念紋飾之一。前面談到的穀紋,穀籽發芽生根,沒有雨露滋養,不能長大結果。天要下雨必須有雲,無雲不落,無雨禾不生。因此古人琢以雲紋,一是敬天,二是紀念。
螭蚊

螭蚊,螭就是無角龍,春秋以後凡是蜥蜴類的爬蟲,如四腳蛇、璧虎等的圖案,也可以叫做螭蚊。螭蚊就是在玉器上雕一隻像蜥蜴的爬蟲,大多頭上有一撮鬃毛。如果呈半圓形的螭,叫蟠螭蚊。
虺紋
虺是小蛇的意思,古人琢紋飾,多為凶猛、狠毒的動物。而虺是劇毒的小蛇,凡在玉器上琢有小蛇一類的紋飾,便是虺紋。很多虺糾纏蟠繞在一起,便叫蟠虺紋。
蒲紋
初期的蒲紋是用三、四條斜形短線形成,後來又用三條平行線交叉。一直發展到以三條平行線相互交叉成形的圖案,十分美觀,才算是定了型。總之,古人設法用線條來表現出織蒲的紋路,紀念古代席地而坐的蒲席,所以叫做蒲紋。

夔龍紋

夔是山野怪獸。所謂夔龍紋,只要是軀體為龍形而短小者,不論是側雕一足,或雙足,都稱做夔龍紋。
圈紋

圈紋有兩種,一是單圈紋,另一個是雙圈紋。單圈紋就是一個小圓圈,雙圈紋就是小圓圈內又套一個小圓圈。圈紋代表團結,因此各族人類須要團結,而以圈紋象徵團結禦敵的標誌。
饕餮紋

饕餮是貪吃的動物,當初是蠻夷的名字,應該是一個民族的圖騰。饕餮紋大多琢於鼎蓋之上,琢在玉器上的饕餮紋也不少。凡是一隻惡形惡狀的獸面,僅琢一面孔,而無下巴者,都稱為饕餮紋。它的含意是叫人節食,不要貪吃。

弦紋

弦紋呈上半弧或下半弧形狀。凡是半弧線構成的圖案,都叫弦紋。
綯紋
綯紋是兩股、三股繩索絞一起的形狀,也稱為繩紋。繩紋多琢在圓形器物的邊緣或圓器物中間,形成小綯紋圓圈,呈兩層綯紋紋飾。往往在雙綯紋中間,琢以其他紋飾,增加美觀。

輔紋

輔紋顧名思義就是輔助的紋飾。比如,雙身獸面紋它的身材部分顯得單調也不美麗,就在空白的地方以輔紋補白。這種紋飾多琢在圓形器物上,而且都是對稱形式。

雷紋

畫面上呈現的圖案都叫雷紋。

獸面紋
獸面紋就是野獸的臉孔雕琢在玉器的表面,有突雕式、陰雕式。無論用何種雕法,都在顯示野獸的面孔。不過有些獸面紋分不出獅、虎、豹以及其他怪獸面相,都叫獸面紋。近代也將饕餮紋歸類為獸面紋。如果有一隻完整的猛獸,就叫虎紋、虎形或立體虎;有翼獸叫辟邪;象叫象紋、象形或立體象;龍叫龍紋、龍形或立體龍都可以,而不可以叫獸面紋。

岫巖蛇紋軟玉

斑斕花玉
古人云:「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岫巖極品斑斕花玉,產於中國遼寧省岫巖,岫巖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藏家聚氣的風水寶地。經過億萬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萬年的日月山川之精華,從而蘊育產生了聞名於世的國寶珍品——岫巖極品斑斕玉。

岫巖這片土地古老而久遠。大約在20多億年前的遠古中生代,由於地層褶皺突起,海水退卻,地殼激烈運動,在巨厚的富鎂碳酸鹽巖質的白雲石岩層中,含硅的熱岩漿,沿著構造裂縫和層理上升,在中低溫條件下,熱岩漿液交溶冷卻變質,從而產生蛇紋質玉石礦體。因此,鎂和硅是玉石的主要化學成分。岫巖地層屬華北地層區遼東分區,出露地層有下元古界遼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中生界上侏羅系和新生系第四系。

獨特的地質構造為千年璞玉的衍生形成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岫巖玉石生成於10億年前的遠古代,被古人利用於2萬年前,岫巖玉文化形成於8000年前,可以說岫巖玉是承載著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奠基石,是中國玉文化的先鋒,堪稱「中華第一玉」。

岫巖極品斑斕花玉屬岫巖蛇紋軟玉種,摩氏硬度為4.5-5.5,其化學成分為氧化鎂42.1%,二氧化硅43.8%,氧化鈣0.15%,三氧化二鐵0.64%,結晶水11.71%,耐火性達到1500-1600攝氏度。斑斕花玉以其質地溫潤、晶瑩、細膩、堅韌,透明度好,顏色上乘、變化多端而成為理想的玉雕材料。

其出產自岫巖縣西北部的哈達碑鎮玉石村的中心礦代內,此處自古即被美稱為「花玉山」,是岫巖玉礦中唯一的一座優質「斑斕花玉」礦。就斑斕玉這一特殊品種,花玉山現有儲量占世界現有探明儲量的90%以上,可見其市場的獨有及罕有程度。

岫巖斑斕花玉系名貴玉石特產,她有別於一般傳統意義上的岫巖花玉,其具有品質更為優良、色彩純度更高、成色更為恆久、體積更為龐大等優點。經實際開採探明,斑斕花玉多產自深山根脈之處,且大部分被浸於清澈寒冷的山水之中,其玉質表面呈油脂玻璃光澤。

質地結構緻密,水頭足、不易跑色,拋光度好,可雕性強,色澤極為艷麗豐富,綠、黃、白、藍、紅、褐、橙、黑等多種顏色形成變化多端的天然花紋,或形成紅、綠、藍大幅色調的和諧過渡,充分體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之妙,一石一款、佳趣天成、絕無雷同,奇特美麗的花色給人們提供了更廣闊的遐想及鑒賞空間,從而愈加彌足珍貴。

在玉雕加工方面,玉雕大師們可具有更大的創作發揮空間,因料施藝,剜髒去綹,俏色巧用,化瑕為瑜,使美玉與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達到一種至高境界,且開採中往往塊度巨大、驚世駭俗,百餘噸級的上等玉料亦不足為奇,這是其它玉材所無法與之相匹敵的。

隨著國內玉石珠寶市場的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人們在傳統的審美基礎上,更加追求個性的標新與張揚,眾多收藏業者一改以往追求單一的疲勞審美,尋找玉石領域的全新著眼點,岫巖極品斑斕玉以其獨特的優勢品質日漸為人們所矚目,震驚世界的「鞍山玉佛苑」世界最大玉佛、余姚「天下玉苑」中國目前最大的玉文化主題公園等,一大批工程項目即是最有力的實例佐證,市場價格一路攀升,成為業界投資收藏領域的時尚新寵。

岫巖玉的質量評價

岫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開發利用歷史悠久,產自遼寧岫巖縣,主要由蛇紋石組成,通常為綠色,透明度較好,硬度為4.9-5.5,密度為2.5-2.7g/cm2,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其產量約佔全國目前玉石總產量的70%左右,在2000年中國玉石評選中名列前茅。岫玉的質量評價主要依據以下8項基本要素和標準。

一、顏色
岫玉的顏色種類繁多,深淺不一,按色類和深淺大致可劃分如下。
  
綠色系列:深綠、碧綠、綠、草綠、淺綠。   
黃色系列:橙黃、檸檬黃、黃、淡黃。   
黑色系列:墨、黑、青、深灰、灰、淺灰。   
白色系列:乳白、臼、無色。   
混色系列:墨綠、黃綠、綠黃、黃白、白黃、灰白。   
花玉系列:紅色紋理、棕色紋理、橙色紋理、黃色紋理。

在各種顏色系列中,以綠色系列最佳,其次是黃色。在具體評價顏色好與差時應從四個方面進行觀察分析,即濃度、純度、鮮艷度和均勻度。

濃度是指顏色的深淺,一般來講以中等濃度最好,太深或太淺較差。純度是指色調的純正程度,當混入其它色調時,就不純正了,或叫偏色了,顯然,色調越純正越好,混色時較差。

鮮艷度是指顏色的明亮程度,也稱色陽,當然,鮮艷程度越高越好。

均勻度是指顏色分佈的均勻程度,一般來講,顏色越均勻越好,不均勻則差,但對某些岫玉品種則不然,如花玉,各種紅、褐、橙、黃色調與變化多端的花紋,往往構成奇特美麗的畫面,反而更加珍貴。

二、透明度
透明度對於五類來講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因為單晶體寶石絕大多數都是透明的,差別不大,而王石則不然,明度差別很大,大多數為不透明、微透明或半透明,少數為透明或亞透明,因此透明度好顯得更為珍貴。

岫巖蛇紋石玉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總體上透明度較高,不但比其他地區的蛇紋石王透明度高,而且比其他各種玉石的透明度也較高。從市場上各種岫玉雕件統計看,大多數為透明或半透明,少數為透明和微透明,不透明者很少。岫玉之所以被稱為我國四大名王之一,應該說透明度好起了關鍵性作用。

三、質地

玉石的質地越細越好,越均勻越好。玉石是多晶集合體,晶體顆粒的大小決定了玉質的細膩和粗糙程度,即晶體顆粒度越小則玉質越細膩,晶體顆粒度越大則玉質越粗糙。一般用肉眼觀察,如有明顯的顆粒感,則玉質較粗,如無顆粒感,則玉質比較細膩,如在放大鏡下也無顆粒感,則玉質就非常細膩了。總體來講,岫玉的質地大多數是比較細膩的,少數稍顯粗糙。質地與透明度和拋光性有直接關係,即質地越細膩,其透明度越高,拋光性越好,表面反光也越強,增加了岫玉的美感,提高了岫王的質量。反之,質地越粗、透明度越差,拋光性越差,降低了岫玉的質量。

四、淨度
淨度是指寶玉石內部的乾淨程度、即含雜質和瑕疵的多少。 岫玉由於透明度較好,肉眼觀察即可看到內部的雜質和瑕疵,易於判斷其淨度的好壞。
通常岫玉中的雜質有下列一些:
  
1.白色絮狀物雜質
是岫玉中含量最多的雜質,如呈斑狀形態時,通常稱為「腦」,如呈不定形飄撒狀時,稱為「棉」或「綹」。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白色的「腦」或「棉」是由第二期重結晶的粗粒蛇紋石構成的。
  
2.白色米狀雜質
也是岫玉中常見到的一種雜質,呈粒狀星點狀分佈,因其很像白色的小米粒,故當地人稱為「小米粥」。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白色粒狀物為早期殘留的碳酸鹽即白雲石礦物組成的。
 
3.黑色雜質岫玉中還常見到一些呈點狀、斑塊狀、條狀或不規則形狀的黑色雜質,不透明,當地人稱其為「黑髒」,是影響響玉質量最不利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黑色雜質主要是由石墨構成的。
  
4.黃色雜質
岫玉中偶爾可見到一些呈斑點狀或斑塊狀黃色雜質,不透明,呈金屬光譯。研究結果表明,它們是由黃鐵礦或磁黃鐵礦構成的。一般來說玉中的雜質都是不利的,降低了玉石的質量,但這種雜質不同,由於它有金光閃閃的光澤,可以為岫玉增添新的光彩,因此在岫玉雕件中特別是在手鐲上出現時,人們給了一個很好聽的名稱,稱為「金鑲玉」,因其稀少,往往成為收藏品。

五、跑色程度從市場上買回的岫玉雕件,經常可以發現,有的雕件經過幾天的時間,其顏色明顯變淺了,透明度變差了,其中的「棉」、「腦」等雜質由模糊變清楚了,當地人稱此現象為「跑色」。顯然,這種跑色現象降低了岫玉的質量。經初步研究,這是由於岫玉失水所造成的;礦物中的水有多種形式,有結構水、層間水、吸附水等。

岫玉是由蛇紋石組成的,蛇紋石是一種含水的層狀硅酸鹽礦物,據分析,結構水、層間水和吸附水均存在,結構水以「氫氧根」形式存在,參與晶格結構,差熱分析表明700℃以上才能脫出。層間水是充填在結構層間的水以水分子一月形式存在,加熱30℃以上即開始有脫失,100℃-200℃是高峰。

吸附水是充填在粒間和裂隙中的水,常溫下即可脫失。據此分析,岫玉在常溫下脫失的水應是吸附水,可能有部分層間水。水是導致岫玉顏色鮮艷和透明度高的重要因素,失水則會造成岫玉顏色變淺透明度變差。

有些商家根據經驗,將容易跑色的岫玉在出售前放於水中一段時間,然後拿出來出售,由於岫玉重新吸足了水,顏色和透明度均好,價格即抬高,然而當買了以後拿回家,不久因脫水其顏色和透明度將再度變差。 跑色實質上是跑水現象,對岫玉的質量影響很大,可以說是岫玉的一個致命的缺點。據觀察統計,跑色現象在岫玉中是不均一的,有的岫玉基本不跑,有的岫玉跑的不多,有的岫玉則跑的厲害,其原因尚未搞清,有待深入研究。在查明原因的基礎上,如能研究出制止跑水的方法,則可大大地提高岫玉的質量和威望。

六、裂隙
裂隙對岫玉的質量有明顯的負面影響沿裂隙可使岫玉的透明度降低,次生雜質充填,降低了岫玉的美感,影響了岫玉的耐久性,裂隙越多越大,岫玉的質量越差,裂隙越少越小則岫玉的質量越高。

七、塊度
對於同等質量的岫玉,顯然,其塊度越大則價值就越高。

八、工藝水準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有了好玉料還必須以高水平的工藝才能成為一件好的玉器。工藝包括造型和雕工,行內有「遠看造型、近看雕工」之說。岫玉雕件的造型應簡練生動、比例合適、體態均衡,給人以和諧逼真的感覺,如果上下左右比例失調,則會給人彆扭不舒服的感覺。

雕工應是精雕細刻,表現在紋飾圖案的線條流暢、琢刻細膩、拋光良好,包括細微及凹淺處,甚至鏤空內部,都雕刻細緻及拋光到位,而無多餘刀痕或廢刀痕,看上去和諧美觀、光亮鑒人。若刀法凌亂,稜稜角角,光澤暗淡,則這樣的玉器多是粗製濫造的,不僅影響美觀和玉器的價值,更是對天然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

關於岫玉雕件的質量級別,因為比較複雜,目前尚無明確分類,具體評價可根據上述各項要素特徵來進行綜合判定。關於原料的質量級別,目前礦山有一個大致的標準劃分,即將顏色、質地、透明度、裂隙、雜質和塊度等綜台考慮在內,把岫玉原料分成四級:

特級:碧綠色,質地細膩,無綹無絮無雜質無裂,透明度好,塊度大於50公斤。  
一級:綠色、深綠色,質地細膩無綹無絮無雜質無裂,透明度好,塊度大於10公斤。
二級:不分色澤,少綹少絮少雜質,少裂紋,透明度中等,塊度大於5公斤。   
三級:不分色澤,有綹有絮有雜質,有裂紋,透明差,塊度小於5公斤。

與岫巖玉相似的其它蛇紋石玉   
1、南方玉:產於廣東信宜縣,顏色綠色深淺構成花紋。   
2、崑崙玉:產於新疆崑崙山西段,顏色暗綠、黃綠。   
3、龍溪玉:產於四川汶水縣,顏色綠、黃綠、褐綠。   
4、會理玉:產於四川會理縣,顏色綠、黃綠。   
5、祁連玉:產於甘肅酒泉祁連山地區,顏色多暗綠。   
6、黑綠玉:產於西峽縣、桐柏縣、淅川縣、信陽縣;顏色黃綠、白、棕、灰黑、淺綠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超基性巖蝕變。   
7、陸川玉:產於廣問陸川縣,顏色淺黃綠、淺黃白、翠綠、暗綠,產於廣問陸川縣。   
8、從江玉:產於貴州省從江縣,顏色暗綠,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超基性巖蝕變。   
9、京黃玉:產於北京市十三陵,顏色淺黃綠。  
10、莒南玉:產於山東省莒南縣,顏色黑、黑綠。  
11、都蘭玉:產於青海省都蘭縣,顏色黑、黑綠。

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譽滿天下。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瞭解和愛上真正的和田玉!
岫巖玉的地質特徵

遼東地區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以巨厚的白雲石大理巖建造為特徵,原巖系海相富鎂碳酸鹽沉積建造,厚度392-604米,岫玉主產於三段中-上部,含礦巖系還有白雲質大理巖、透閃石白雲質大理巖、菱鎂礦巖、滑石巖、透閃石巖、方解石大理巖。  
在中生代時期由於地殼運動岩層產生褶皺隆起,同時伴有岩漿巖體侵入,大量含SiO2的熱液沿層間構造滲透交代,岫玉的主要成礦帶賦存於白雲質大理巖、菱鎂礦巖中,屬熱液蝕變產物。 主要礦物組合:葉蛇紋石、纖維蛇紋石、膠蛇紋石,滑石,菱鎂礦、透閃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英、綠泥石、水鎂石、褐鐵礦、水雲母。

岫玉的岩石特徵:

一、蝕變蛇紋巖
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佈,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四周,有時可見隱晶狀膠蛇紋石分佈。蛇紋石含量還98%,岩石多呈綠色、黃色及黃、綠參雜,透明度高,具蠟狀光澤。

二、蝕變透閃石蛇紋巖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佈,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四周透閃石有時呈束狀纖狀分佈,時而密集,時而疏散,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三、蝕變菱鎂礦蛇紋巖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佈,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中有菱鎂礦的殘餘,並可現菱形殘晶結構,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四、蝕變白雲石蛇紋巖顯微鱗片纖維變晶結構,葉蛇紋石結晶呈顯微鱗片狀、定向或雜亂分佈,局部纖維蛇紋石密集,在葉蛇紋石中有白雲石的殘餘,並可現菱形殘晶結構,顏色黃、綠及黃、綠參雜,不透明~半透明狀。
岫巖玉石製品的工藝特點

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使用玉的民族,長期以來,玉器雕刻形成了南北兩個流派。岫巖玉雕屬於北方流派,明顯受到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玉器的影響。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使用玉的民族,長期以來,玉器雕刻形成了南北兩個流派。岫巖玉雕屬於北方流派,明顯受到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玉器的影響。

早在明清之際,就曾經有大批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的玉雕藝人慕名而來,其中有的曾是宮廷玉匠。新中國成立後,為復興岫玉,黨和政府又從北京、河北等地聘請了一大批玉雕老藝人到岫巖帶徒授藝,因而,岫巖玉雕受京作影響尤深。同時,它又長時期受到一方民族民間文化的滋潤,吸收了地方民間木刻、石雕、泥塑,刺繡,剪紙、影人,彩繪藝術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滲透,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點的藝術風格。

岫巖玉雕的題材十分廣泛,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現實,從神話到生活,林林總總,可謂無所不雕。在造型上深厚古樸而又不失典雅,嚴謹統一而又極富變化,可謂形神兼備,極富生氣。尤以仿商周及秦漢以前的爐,瓶,熏等素活見長,是同行業中的餃餃者,在規模上,既有氣勢恢宏、大到數噸甚至數百噸的大件,也有令人愛不釋手、小到寸許的微型小件,無論大小精品,皆可令你歎為觀止。

岫巖玉雕工藝既繼承了中國玉器傳統的技法,又富於創新。做工上以立體圓雕,浮雕為主,輔以線刻、鏤雕,透雕,有勾花、勾撤花、頂撞花等京做工法。尤以擅用剜髒去絡,因材施藝、巧用俏色而見長。綜觀今日岫巖玉雕,更是百花齊放,不斷出新,精品、珍品、巨製迭出。

隨著岫玉知名度的提高,岫玉愈來愈被世人認識和垂青。尤其是國寶玉石王被雕成天下第一玉佛後,名聲更是大震,影響日益深廣,市場更為廣泛,價值難以估量。岫玉工藝品日益走俏港、澳、台地區,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廣有好評,更遠銷歐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以岫玉創製的系列保健品,風行全國,並走向國際。

岫巖玉以其質地堅硬、潔淨透明、色澤清白、聞名海外。現儲量300萬噸以上,佔全國玉石總量的60%。加工成的岫玉工藝品、岫玉保健品、岫玉日用品有數千種之多,年出口上億元,享有「中國玉都」之譽。
岫巖玉的產地概況及歷史文化

岫巖玉簡稱岫玉,顯然是以其產地命名。岫巖玉產自「玉都」的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岫巖縣地處遼東半島腹地北部,千山山脈東段。岫巖地形以低山和丘陵為主,間有小塊沖積平原。氣候屬北溫帶濕潤地區,具有季風氣候的特點。

岫巖地層屬華北地層區遼東分區營口—丹東小區,出露地層有下元古界遼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中生界上侏羅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地層以巨厚的富鎂碳酸鹽巖為特徵。

其厚度392—604米,分佈在北瓦溝、王家堡子等地區,是岫巖玉石的主要成礦帶。岫巖玉是中華寶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它以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顏色多樣而著稱於世,自古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垂青和珍愛。

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和使用玉的民族,而中華民族發現玉、使用玉的歷史,離不開岫巖玉的歷史。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製品「舊石器晚期的玉製砍斫器」是用岫玉製成。

中國最早的一件玉器「新石器早期的玉斧」是用岫玉琢磨而成;中國最早的玉飾品「新石器早期的玉玦」是用岫玉製成;原始社會雕琢工藝水平最高的玉器「勾雲形器」是用岫玉製成;中國龍的最早形象「新石器晚期的玉勾龍」也是用岫玉製成。可以說,早在原始文化階段,岫巖玉就已創下了數個「中國之最」。

至於在中國玉器和玉文化的搖籃「東北紅山文化」中,岫玉更比比皆是。尤其是其中具有特別象徵意義的玉豬龍、馬蹄形器、勾雲形器等,幾乎全取材於岫玉。因此可以說,紅山文化中的玉,是以岫玉為代表。

此外,在中國玉器的另一個搖籃「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以及「山東龍山文化」的古玉中,也有大量的岫玉。在原始文化時期,岫玉還被大量地用來製作工具和武器,如玉斧、玉鏟、玉刀、玉璋、玉鉞等器,由此而知,岫玉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玉兵時代」裡,也充當過重要角色。

總而言之,岫玉早在史前中國玉器的孕育,發展和成熟階段,就已登上大雅之堂,獨領風騷數千年了。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以後,中國玉器的發展愈加完美,以至在清代乾隆時達到了古代的高峰。在數千年的階級社會裡,岫玉仍為歷朝歷代所重。

殷墟周王武丁愛妃婦好墓中的岫玉珮飾和器具,戰國中山國王墓中玉器及西漢中山靖王的岫玉金縷玉衣,便是最好的例證。至於到了清代,岫玉更是「風行於都市」,以至「好古之家,每雅意購求,往來士夫,余必充囊盈篋」。

特有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地質構造,孕育了豐饒的玉石資源和其他資源,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了以玉雕為代表的美妙藝術,古老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極富地域特點的岫玉文化。

寶石認識

玉,在中國是美石的同義語。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中國是一個玉石之國,但目前國內的珠寶界、考古界和地質界對玉、玉石和寶石的定義是有區別的。
目前國際上統稱的玉專指軟玉和硬玉(
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統稱為玉石。寶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集合體,絕大多數都是某種礦物的單晶體,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碧璽、紫牙烏等。

一、硬玉

19世紀後半葉,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將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見地質情報所:《翡翠沖的《國外地質科技》,1981年第2期)兩類。硬玉,俗稱「翡翠」,是中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礦石)還是「籽料」(次生礦石),主要是由硬玉礦物組成的緻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緊密的纖維狀結構,使翡翠具有細膩和堅韌的特點。

硬玉是由一種鋼和鋁的硅酸鹽礦物組成,純淨者無色或白色。其塊體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鈉占13.94%,氧化鈣占1.62%,氧化鎂占O.91%,三氧化二鐵占O.64%,此外還含有微量的鉻、鎳等。其中,鉻是使翡翠具有翠綠色的主要因素。通常翡翠含氧化鉻O.2?O.5%,個別達2?3.75%以上。翡翠硬度為7,比重3.33。礦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見的
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翡翠在中國明確地稱為硬玉,可能始於宋代。而漢代張衡的《西京賦》、班固的《西都賦》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詠詩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軟玉中的碧玉,而非硬玉。
正因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選》、顏師古往《漢書》均未嘗及之。
近來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稱:在18世紀以前,中國人並不知道硬玉這種東西。以後,硬玉才從緬甸產地經雲南輸入中國。

前不久,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緬甸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礦發現於1871年,至今已開採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緬甸烏龍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紀(宋末至元初)已經採礦(見《國外地質科技》)。而我國目前從宮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發現明朝以前的
翡翠。因此,中國人何時稱硬玉為翡翠,緬甸翡翠何時輸入中國,一直是未弄清楚的歷史之謎。我們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發現,來解決這一歷史懸案。

二、軟玉

軟玉是中國礦物學家對英文Nephrite的譯名。這一英文名稱源於希臘語,有「腎臟」之意。這是因為古代洲認為將這種玉石佩掛在腰部可以治癒腎病(久術武夫:《寶石貴金屬辭典》)。看來,古歐洲人和中國古代人一樣,都迷信於玉。
中國古人不僅認為飾用這種玉可以辟邪,而且認為飲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論歐洲人也好,喜歡玉器的墨西哥和新西蘭人也好,都沒有中國人使用軟玉的歷史悠久。中國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國」之稱,這同發現和使用軟玉的悠久歷史有關。

軟玉在中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
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緻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軟玉同硬玉一樣也呈纖維狀結構。這種由透閃石或陽起石組成的纖維狀結構,是軟玉具有細膩和堅韌性質的主要原因。透閃石是一種含水和氟的鈣鎂硅酸鹽,其成分中常含有4%以下的鐵,當鐵含量超過4%時即過渡為陽起石。

中國新疆軟玉塊體的化學分析結果是: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鋁0.25%,三氧化二鐵0.66%,氧化錳0.16%,氧化鎂25.61%,氧化鈣2.68%,其它雜質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礦物折光率:透閃石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陽起石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7。

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
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
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
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
碧玉呈綠至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髒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
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
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
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
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為「粉玉」。
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除台灣豐田地區產軟玉外(包括透閃石貓眼石),主要產地在新疆。新疆和田玉的悠久歷史,在《史記》、《漢書》、《魏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等古書中,均有記載。不過,西漢以前,史籍所載新疆產軟玉的情況常夾帶著不少神話故事。從《史記》中記載的《李斯諫逐客書》和《蘇厲給趙惠文王書》中的幾句話(「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此數寶者秦不生焉。」「代馬胡犬不東下,崑崙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來看,早在春秋戰國至秦統一六國時,新疆的軟玉已從崑崙山北麓和田諸地源源不斷地輸向內地。尤其是密爾岱所產的軟玉塊度較大,常有上萬斤者。清時在烏沙克塔克台地區有密爾岱產的棄玉三塊,大者萬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達三千斤。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珍藏的「大禹治水玉山」原重一萬零七百多斤,這一迄今為止的最大玉件,即產自密爾岱。

三、岫巖玉

簡稱岫玉,因產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
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
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混有錳、鋁、鎳、鈷等雜質,這些混入物使岫巖玉具有各種顏色。
岫玉的顏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其中常以綠色調為主,顏色介於青玉和碧玉之間。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占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質非常細膩,半透明至不透明,蠟狀至油脂光澤。硬度2.5?5.5,比重2.5?2.8。蛇紋石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紋石是鎂質碳酸鹽巖、鎂質基性宕、超基性巖的交代蝕變礦物,也可與滑石、綠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質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分,主要是光澤(老帶油脂光澤)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廣泛產生接觸變質的鎂質大理巖中,我國很多地區具備這種地質環境,所以其產地相當廣泛。

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產地和以產地為名所劃分的品種:
岫玉綠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產地在遼寧省岫巖縣瓦溝。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43.80%,氧化鎂42.10%,氧化鈣0.56%,氧化鋁0.006%,三氧化二鐵0.64%,水11.81%,雜質12.85%。硬度4.8?5.5,比重2.61。產於古老地層白雲石大理巖中。

在中國江蘇、浙江一帶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經鑒定發現其中有岫玉(鄭建:《江蘇省吳縣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殷墟婦好墓中有四十餘件玉器,「其中多數與現在遼寧岫巖玉接近,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極個別與新疆和闐(田)玉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第428頁)。由此可見岫玉的開採史至少有三四千年歷史了。

南方玉開採史不詳,因產於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故又稱「信宜玉」。玉質大多數由蛇紋石組成,並含有少量金雲母、滑石、方解石、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因含雜質多,顏色常與岫玉不同,色調暗綠至褐綠。同時產出的地質條件與岫玉也有差別,它產於雲母片巖和條帶狀混合片麻巖組成的地層中,玉石礦體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層。

祁連玉產祁連山,玉色暗綠,帶有較多的黑色髒點,岫玉和南方玉沒有這一特點。
京黃玉淡黃色,也由蛇紋石組成,因產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觸變質大理巖中而得名。
本世紀60年代發現,歷史上是否開採過,情況不明。因產量過少,現已停采。

安綠石也是蛇紋石玉質,因首次發現於吉林集安縣的綠水河而得名。產於蛇紋石化大理巖古老的地層中。玉質較純,細膩光潔,蘋果綠至墨綠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與岫玉相似的蛇紋石玉石還有不少產地和品種。
因此,當我們鑒別新石器時代以來屬於這類玉質的玉器時,切不可輕易斷定玉質的來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陵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經鑒定有一件玉管為蛇紋石玉石,就不是遼寧產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蘇鎮江的產物。

四、藍田玉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於《漢書·地理志》,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
其後,《後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至明萬曆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崑崙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此引起後世人的紛爭,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

近些年,陝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現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認為它就是古代記載的藍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報》)。
這一發現不僅引起了尋找珠玉原料的地質界重視,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
1982年,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質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並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採用做為裝飾品。

在漢代玉器中有兩件很像現今的藍田玉,一件是在陝西漢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鋪首嵌在古墓門上;另一件是故宮博物院藏的漢代玉珮。從這兩件玉器玉質和色澤上看,很多地質學者都認為同現今的藍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藍田玉,則需加以進一步的考查。

五、南陽玉

南陽玉因產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
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於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

據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巖,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雲母、黑雲母和榍石等。經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

由於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南陽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澤,多數不透明,少數微透明。化學分析的結果是:二氧化硅41?45%,氧化鋁30.71?34.14%,氧化鎂0.28?1.73%,氧化鉀0.02?2.64%,三氧化二鐵0?0.8%,氧化亞鐵0.27?0.88%,氧化錳0.02?0.1%,三氧化二鉻0.01?0.34%,結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陽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結果是:鉻0.01?0.5%,鎳小於0.1%,釩0.001?0.1%,錳0.01?0.05%,鈦0.001?0.5%。
據文字記載,南陽玉在漢代已開採是無疑問的。近來考古出土的資料將南陽玉的開採推到商晚期以前。

1952年李濟在《殷墟有刃石器圖說》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這七件玉器的質料全是南陽玉。《安陽殷墟五號墓的發掘報告》中也指出,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七百餘件玉器,其中四十餘件標本經初步鑒定,「其多數與現代遼寧岫巖玉接近,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極個別的與新疆和闐(田)玉相似」。

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寶石講座和學術交流會」上,河南省地質局在宣讀關於南陽玉的一篇論文中說,在南陽縣黃山出土一件南陽玉玉鏟,經鑒定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產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可知南陽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被採用了。

六、綠松石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緻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於次生淺成礦床中。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綠松石在中國也是古老的傳統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據《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一書中的統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現過綠松石裝飾品。

中國綠松石,除鄂西北為其著名產地外,近幾年在陝西、新疆、安徽、河南等省都有發現,由於鄂西北諸縣古屬襄陽道管轄,所以又把鄂西北諸縣所產的綠松石稱為襄陽甸子,且開採的歷史也悠久。但全世界產綠松石的以波斯為最著名,因通過土耳其輸入歐洲各國,又有「土耳其玉」或「突厥玉」之稱。鑒定中國古代出土的綠松石製品時,應考慮其玉料來源,不一定都是襄陽甸子。

七、瑪瑙

瑪瑙由於紋帶美麗,自古就被人們飾用。出土玉器中,常見成串的瑪瑙珠,以項飾為多。 中國古書有關瑪瑙的記載很多。漢代以前的史書,瑪瑙亦稱「瓊玉」或「赤玉」。《廣雅》有「瑪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瓊」之說。

瑪瑙一語來源於佛經。梵語本名「阿斯瑪加波」,意為「瑪瑙」,可見佛教傳入我國後,瓊玉或赤瓊才在我國改稱「瑪瑙」。

組成瑪瑙的細小礦物除玉髓外,有時也見少量蛋白石或隱晶質微粒狀石英。
格地說,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徵,不能稱瑪瑙,只能稱玉髓。
現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也稱為「瑪瑙」,這同古代瑪瑙的含義是不相符的。

瑪瑙純者為白色,因含其它金屬元素(如Fe、Ni等)出現灰、褐、紅、藍、綠、翠綠、粉綠、黑等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
瑪瑙塊體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硬度6.5?7,比重2.65。
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分有許多品種。
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
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見李時珍《本草綱目》)。

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
根據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亦稱英卡石)、「蔥綠玉髓」、「血玉髓」(亦稱血石)和「碧玉」等。

瑪瑙同軟玉一樣也是中國傳統的玉石。
在南京北陰陽營等遺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瑪瑙杯和瑪瑙珠。在大量的瑪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狀,長1.7厘米。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山東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東晉墓中等,也都相繼發現了瑪瑙珠。

古代的瑪瑙既有來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國、日本等國的貢品,也有產自中國內地的。 如東北扶余和挹婁,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後者為民族名,生活在長白山北,松花江、黑龍江下游,這裡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見《後漢書·東夷傳》)。

此外蔚州(今蔚縣)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見《天工開物》),甘肅和寧夏一帶(見《博物要覽》),陝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區(見《廣輿記》),汝州赤嶺鎮(見《宋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見《博白縣志》),南京雨花台(見《珍玩續考》)等地,均產有瑪瑙。

現今中國地質工作者在西北、華北、東北以及西南、華南許多地區都探明有瑪瑙的產地。古今中外,因為瑪瑙產地眾多,所以鑒定出土瑪瑙的玉料來源就不那末容易了。如著名的唐代獸首瑪瑙杯,其玉料來源就搞不清楚。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礦物組成,常含方解石、黃鐵礦,有時出現少量透輝石等。
阿富汗產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礦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質呈獨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藍和濃而不黑者,稱「青金」;深藍和黃鐵礦含量多於青金石礦物時,稱「金格浪」;淺藍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黃鐵礦)者,稱「催生石」(此名源於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藥之說)。

青金石在古代稱為「璆琳」或「琉璃」,多被用來制做皇帝的葬器,因其色青,可以達升天之路。《拾遺記》卷五載:「昔始皇為家,……以琉璃雜寶為龜魚。」有人認為這裡的「琉璃」就是青金石。但古人辨別寶石,在色不在質,其色相似的,其質雖異,其名仍同。

因此秦始皇墓中是否有青金石,還需考古工作者來驗證。外國學者赫爾芝認為,中國在公元2世紀(東漢)已有青金石,而章鴻釗在《石雅》中則認為中國三代之初已有。這一爭執,也有待於廣大考古工作者來解決。

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未發現青金石的產地。古代著名產地在波斯和蘇聯。據記載,阿富汗和蘇聯貝加爾湖地區所產的青金石,都曾輸入過中國。如果在古墓中出土有青金石,其玉料來源不是阿富汗,就有可能是貝加爾湖的產物。

九、碧甸子與孔雀石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載:「天柱山,州(興安州,今陝西安康縣)西五十里,下有碧鈿、青綠諸洞二十餘處,唐宋俱採取入貢,明始停閉。」夏湘蓉等在《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中認為:「按元代的碧甸並非甸子,明代的碧鈿當不例外。」這是因為綠松石(甸子)一般不與孔雀石(青綠,亦稱「石綠」)共生,而「硅孔雀石」則常與孔雀石共生。既然已知與「碧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麼「碧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種次生氧化礦物,通常產於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綠色而得名,多呈塊狀、鐘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鐵礦、方解石、錳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種次生礦物,多數由黃銅礦、黝銅礦等受鹼性硅酸鹽的熱溶液作用變化所形成。呈綠、藍綠至天藍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狀的塊體,也有呈土狀或葡萄狀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樣不透明,玻璃至土狀光澤。

與孔雀石的區別除化學成分不同外,顏色比孔雀石淺並近於天藍色(接近於綠松石),比重和硬度都小於孔雀石。此外,硅孔雀石性脆,也是與孔雀石以及綠松石的重要區別特徵之一。

古人常把綠松石、孔雀石和硅孔雀石三者相混。今天許多考古工作者仍是如此,常把孔雀石誤認為綠松石的不是少數,應在鑒定時注意。

十、寶石
從大量的考古資料得知,中國出土的玉器質料主要是傳統的玉石,但伴隨出土的也有寶石。現將一些重要的寶石簡介如下:

鑽石礦物學名金剛石。
等軸晶系,多呈八面體,也有斜方十二面體和六八面體者。化學成分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世紀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鑽石的唯一產地。

巴西鑽石發現於1728年;非洲鑽石發現於1850年。中國山東鑽石的產出,據說僅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據《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2頁報道,南京象山7號東晉墓葬中,出上鑲嵌有金剛石的戒指,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最早鑽石,按時間看應屬天竺的產品。

紅寶石和藍寶石礦物學名都是剛玉。三方晶系,晶體常呈桶狀、錐狀、板狀、柱狀、不規則粒狀等,晶面上常有斜紋或橫紋。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率:N0=1.767?1.772,N0=1.759?1.763;重折率0.008?0.009。成分中混入金屬鉻呈紅色;混入鐵、鈦、錳等呈藍色或其它色調。現今,在寶石學中和珠寶商業界,除了紅色透明者稱紅寶石外,其它各色剛玉的透明晶體(能做寶石者),皆稱「藍寶石」。如黃色者,稱「黃色藍寶石」;綠色者,稱「綠色藍寶石」等。

在紅寶石和藍寶石中還有兩個特殊品種,稱「星彩紅寶石」和「星彩藍寶石」。這種寶石一般不透明或近於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寶石後,在弧形頂面上出現六條放射狀的光帶,宛如一顆閃光的星星。

紅寶石,中國古有「紅刺」、「照殿紅」及「巴拉斯」之稱。
現已知「巴拉斯」一名實指礦物學名叫「尖晶石」的寶石。

藍寶石,中國古有「瑟瑟」之稱,而古代的「瑟瑟」作為珠寶名稱也兼指其它藍色或綠色的寶石。近些年來,在華東、華南等地發現了藍寶石的產地,紅寶石目前尚未發現。如果在古墓中發現藍寶石,很可能來自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地;紅寶石很可能來自緬甸、泰國、柬埔寨。

祖母綠元末文學家陶宗儀在《綴耕錄》中稱為「助水刺」。綠寶石,一般泛指可做寶石的各色透明的綠柱石礦物晶體。根據顏色不同,它們都有各自的名稱。比如,天藍色者稱「海藍寶石」;黃綠色者稱「橄欖海藍寶石」;純黃色者稱「金黃綠寶石」;淡紅色者稱「玫瑰綠寶石」等。只有當成分中含鉻,使其顏色變得濃綠或翠綠時,才是祖母綠。

祖母綠獨特的翠綠色是因為晶體中混入了金屬鉻離子,三氧化二鉻的含量一般在0.15?0.20%,深翠綠色者三氧化二鉻的含量可達0.5?0.6%。晶體常呈六方柱狀。硬度7.5,比重2.71。透明,有玻璃光澤。折光率:No=1.585,No=1.579;重折率0.006。晶體中常有瑕疵,多呈閃亮的小片,亦稱「蟬翼」。

祖母綠由於顏色美麗,有「綠寶石之王」的譽稱。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和希臘就被用做首飾鑲嵌品,常琢磨成盤型或價梯型,工藝美術界專稱「祖母綠型」。

古代的祖母綠出產於埃及。1930年蘇聯在中烏拉爾山才發現祖母綠。本世紀20年代以來,南非(阿扎尼亞)、津巴布韋和巴西等地,都相繼發現了大型祖母綠礦床。現今祖母綠的著名產地在哥倫比亞的契沃爾和木佐行政區。此外印度、坦桑尼亞、贊比亞也產祖母綠。中國至今未發現祖母綠的產地。明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王帶上鑲嵌的大顆祖母綠,不知來自何地。

貓眼石俗稱「貓兒眼」,古稱「獅負」,意為被獅子背負過的意思。這種寶石主要產於錫蘭(現稱斯里蘭卡),故又稱「錫蘭貓眼石」。貓眼石的礦物學名稱「金綠寶石」,是金綠寶石礦物的特殊品種。

這種寶石因晶體中有平行分佈的「管狀」氣孔包裹體,加工成弧面型寶石(俗稱腰圓)後,能對光產生集中反射,出現一條像貓眼「瞳眸」似的光帶,故稱貓眼石或貓兒眼。

貓眼石何時在中國出現,史籍難考。章鴻釗在《石雅》中引《琅環記》語說;「仙女上玄宗獅負二枚……玄宗藏於牡丹鋼合中以驗時雲。」此處「獅負」是否就是較早的貓眼石,待考。

現已知清東陵乾隆墓中出土有貓眼石;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裡金塔頂上也鑲嵌有質量不太好的貓眼石。中國古今的貓眼石皆由斯里蘭卡輸入,最早輸入中國的時間則有待於考證。

碧璽《清會典圖》卷四十三稱「碧囗(王亞)囗(王)」;《博物要覽》中稱「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稱「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紀》中稱之為「碧霞希」。民國初,北京市場上的珠寶商常稱「碧硒」或作「碧璽」,皆系今日的「電氣石」寶石。今「碧璽」一詞已成為各色電氣石寶石的工藝名稱。

電氣石礦物成分相當複雜,晶體呈柱狀,斷面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縱橫。寶石為各色透明晶體,強玻璃光澤。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據顏色等不同有「紅碧璽」、「綠碧璽」、「黃碧璽」、「褐碧璽」以及「碧璽貓眼石」等若干品種。深紅色者俗稱「雙桃紅」,淺紅色者俗稱「單桃紅」。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裡珍藏有大量的各種顏色的碧璽製品,多屬明清之物。古籍記載碧璽產緬甸。現我國新疆阿勒泰所產碧璽最為有名,但開採年代不詳。

緊牙烏亦稱「子牙烏」,現為各色石榴石寶石的工藝名稱。《博物要覽》、《輟耕錄》書中稱石榴石為「避者達」。其中色紅如同紅寶石者,有「錫蘭紅寶石」之稱;黃色者,有「黃榴石」之稱;翠綠色者有「翠榴石」之稱,亦稱「烏拉爾祖母綠」。

中國出土的紫牙烏寶石不詳。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裡許多暗紅到紫色紅色的寶石,大多數都是紫牙烏寶石,但原料來源不詳。現已知我國新疆阿勒泰偉晶巖中產有紅色、黃綠色等石榴石寶石。此外江蘇省、浙江省也發現紅色的石榴石寶石。

尖晶石英國和俄國王冠上鑲嵌的紅寶石,有的就是現今的尖晶石。英國女皇加薩琳王冠中央鑲嵌的那顆「黑太子星」紅寶石,重389克拉,據久米武夫《寶石貴金屬辭典》載,這是一顆特大的尖晶石寶石,十七世紀以12萬盧布購於北京。

尖晶石常呈八面體,玻璃光澤。硬度3,比重3.5?4.06。平均折光率N=1.717。尖晶石是均質礦物。它同紅寶石(紅色剛玉)的區別,除晶形和硬度等不同外,放在偏光鏡下(正交偏光)轉動,其較簿的邊部出現亮和黑(消光現象)的變化時,即為紅寶石,全是黑色(全消光)時即為尖晶石寶石。

近來中國已發現翠綠色的尖晶石。國外主要產地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和澳大利亞等地。

拉長石拉長石礦物因發現於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而得名。已知有拉長月光石和變彩拉長石兩種。礦物屬於斜長石中的基性種屬,其中含鋼長石分子35?50%,含鎢長石分子50?75%。成分中可能還有少量的鉀長石。

晶體呈板狀或板柱體。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度較高,玻璃光澤。硬度6?6.5,比重2.67?2.72。產基性火成岩類或脈宕中。拉長月光石有「月光冷冷如秋色」的游彩(轉動寶石,光彩發生逐漸的變化稱「游彩」)。變彩拉長石有白、藍等隨光源照射方向不同而發生變化的色彩(即「變彩」)。

章鴻釗在《石雅》中認為,中國的「和氏璧」應是拉長石寶石,主要根據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錄異記》中關於「和氏璧」色彩變化的記述。杜光庭說:「『和氏璧』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拉長石也有色白與色碧的變化,而且非經琢磨,這種變彩一般也難以發現,故理璞才能得寶。

和氏璧見於先秦《韓非子》等書的記載。秦始皇將其加工成玉璽,輾轉相傳,傳至後唐李從珂(廢帝)時,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結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陽,廢帝抱璧(傳國璽)登上玄武樓和薪自焚。從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螢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學報·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中的出土玉器裡就有螢石製品。夏湘蓉等人認為這種螢石顯然是就地取材的。螢石有各色透明晶體,中國的珠寶界稱為軟水晶。螢石化學成分為氟化鈣,常含釔、銫等稀土元素雜質。

晶體呈立方體或八面體。有白、綠、黃、藍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鈾而發出綠色螢光。有強磷光者,據史書記載是「夜明珠」的一種。相傳印度古代發現的「蛇眼石」即螢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遠,可以借它的光觀看印刷品。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載:古代的中國人最愛敘利亞產的夜明珠,別名為「孔雀暖石」。據說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顆夜明珠,其中有四顆失落民間。前不久,洛陽有人發現了夜明珠,陝西扶風縣也有人發現了夜明珠,都未鑒定是何寶石。

由此說明,古代確有夜明珠。《北京晚報》1983年6月3日第2版「中國發現夜明珠」一文中報道,廣東省有人在鎢礦山螢石選礦廠中也發現了強磷光的螢石,可謂現代的夜明珠。這一發現,不僅說明古代傳說和記載的夜明珠寶石的確存在,而且還有新的產地。

水晶伴隨玉器出土的水晶製品比較多見,在春秋戰國以來的古墓中常有出土。水晶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是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石英晶體。硬度7,比重2.65。有無色透明、紫、粉紅、棕、黑等色。顏色同某些雜質有關;黃水晶含有超顯微狀態膠狀鐵的氫氧化物;煙水晶可能同鐳輻射有關;玫瑰色可能含氧化錳和非晶質硅的氫氧化物;含顯微狀態的赤鐵礦包裹體可顯粉紅色;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黑色的墨晶則可能含更多的雜質。

水晶除按顏色劃分紫晶、黃水晶(假黃寶石)、茶晶和墨品外,也按包裹體劃分為發晶(包裹有各種針狀礦物)和水膽水晶。其中粉紅色的塊體,稱芙蓉石。水晶古有水玉、水精、白附、干年冰、玻璃、紫難、赤石英、紫石英、青石英等許多名稱。水晶不僅品種多,古今產地也多。除中國許多省份出產外,古代也從大秦、波斯等國輸入。

據目前資料,當今世界上已發現的寶石和玉石礦物達二百三十種以上。除上述常見的寶石外,西周大墓中還出土有天河石。對眾多寶石和玉石感興趣的同志,可參閱奕秉璈的《寶石》(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和王福泉《寶石通論》(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兩書。

綠幽靈水晶及鈦發晶


綠幽靈水晶中常有許多礦物共生。最常見的要屬金紅石,綠泥石和雲母類的礦物了。金紅石的成分是二氧化鈦,常以紅或金黃的針狀晶體共生於水晶中,一般稱為髮晶。

綠泥石是一種綠色細小的片狀矽酸鹽礦物,共生於水晶中,看起來很像綠色苔蘚般,一般俗稱綠幽靈。另外,有種綠色雲母共生於水晶或不透明的石英中,很像鑲滿了亮片,俗稱金砂石或東菱玉,英學名為Aventurine quartz。


鈦晶代表產地︰巴西、非洲
特性︰化學式︰SiO2,屬六方晶系,硬度︰2.6,比重︰2.6,折射率︰1.54—1.55。


鈦發晶是指水晶中包含不同種類的礦石針狀內包物,含有金紅石的多呈金色、紅色或銀白色發晶,金色的稱為「鈦金發晶」。

因顏色不同而對應不同的輪位和不同的靈性作用。所有發晶均能有效加強全身氣場,建立勇氣與信心,也可當護身符、幸運符使用,有防止濁氣及靈異干擾的作用。且發晶的能量比不帶發絲的水晶能量強。


1.鈦晶特性含針狀或板狀礦物質鈦之發絲,鈦晶氧化後呈閃亮的金色,有些珠子還會含有極少的棕黑色發頭(礦物質),是現今最珍貴的水晶,磁場特強,因外型討人喜歡而又極為稀少,也是市場上價位最高的水晶。

2.金發晶特性
含發狀或金狀之金色發絲(金紅石),發絲多圓身,細而多。

3.鈦晶與金發晶兩者區別
金發晶發絲細而綿密,而鈦晶的發絲呈較粗的針狀或板狀(極罕有的,即發絲粗密感覺象板塊狀),通常顏色上鈦晶感覺要深黃一些更金色一些,而金發晶顏色淺一些。

4.鑒賞要點通常是在射燈下或陽光下觀賞,其級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綜合來看︰

(1).晶體內部發絲要越密越好,同時發絲要順而不紊亂就更難得了,因為人們都不喜歡“亂發披肩”的;若發絲密而順呈板塊狀的話,就是極少有的板金了,或者發絲密而順呈閃閃發光的貓眼狀的就是極少有的貓眼了(通常是圓珠容易看到)。

(2).晶體是白晶體(白色)的要比茶晶體(茶色)的要好,當然也相對少有了。

(3).晶體內部要越清澈、越有光澤越好,多數晶體會有天然的雲霧或稱棉絮的就會感覺有些濁而沒有那麼清澈了。

(4).跟其他水晶一樣,表面沒有人為損傷或天然的缺陷,越完美就越好了。

(5).通常鈦晶會有一些天然的棕黑色發頭(礦物質),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更喜歡不帶發頭的,雖然其實是沒有關系的。

(6).最後鈦晶是目前天然水晶之中最稀少且價位最高的水晶,能量強勁,因而價格會高于金發晶。

5.佩戴心得︰
(1).由于發晶能量強勁,所以佩戴者一般不宜戴著睡覺,以免影響休息,其實很多水晶除了用來幫助睡眠的除外也都一樣。

(2).脾氣特別暴躁的朋友佩戴時也要小心看看是否它的能量會助長您的火性呢?

(3).有些晶體內部所含的天然雲霧或棉絮佩戴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消失,當然珠子布滿雲霧的話,那就好難“撥雲見日”了,同其他水晶一樣越佩戴也會越有光澤。

靈性作用
鈦晶與金發晶的靈性作用相同︰
1.正財偏財都招,能量特強!可當護身符、幸運符使用,尤其常要夜間工作,或是出入各種雜氣病氣很重的場所的人,比方說醫療場所、特種營業場所等,有闢邪化煞、逢凶化吉的效果,對一些巫術或是低層次靈體的干擾也有化解的作用。

2.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缺乏主見與魄力的人,也有加強其果斷的決策力,以及增加勇氣魄力的功用,尤其對常做決策的領導人物或高級主管,佩戴鈦晶,並靠近太陽輪,會更有領導決策能力,帶領屬下一起開創新局,在事業上成就非凡的成績!

3.耳根太軟,心腸太軟,常常忍不住別人的懇求、哀求,而做出有違自身利益承諾的人,或容易被他人甜言蜜語迷惑的人,佩戴金發晶有助于堅定自己的立場、踏實,且不易上當受騙。

4.黃色色光對應太陽輪,可幫助腸胃等消化器官,對胃、十二指腸、肝、膽、胰髒,甚至皮膚、橫隔膜(呼吸系統)都有幫助。

佛教七寶_硨磲

長期供佛念佛,可得無量無邊福德。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作為驅邪避凶的寶石應首推「佛教七寶」。

何謂「佛教七寶」?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產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
 
硨磲的歷史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m。殼內白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車輪溝渠的圖案,因此而得名為硨磲。

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較厚的貝殼做成圓珠,把它當作硨磲記者。可見硨磲在古代深受人們的喜愛。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顆天然海洋貝珠(真主之珠)重6350貝克,就是硨磲所產。


硨磲的基本特性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顏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貝殼才可作為寶石,而硨磲貝卻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它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或珍珠類似,特性如下:1.化學成分硨磲含碳酸鈣為86.65%?92.57%,殼角蛋白為5.22%?11.21%,水為0.69%?0.97%。

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種氨基酸。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徵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3.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綠色腸管為其特色。4.光澤為珍珠光澤。5.硬度一般為2.5?3,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可達4。6.密度2.70g/cm3。

硨磲的用途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

硨磲如何保養硨磲與珍珠及珊瑚的成分都是碳酸鈣所形成的寶石,硬度只有3.5至3.7度之間,要保持它的獨特光澤,不可接觸強酸強鹼及強壓,佩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後用細布擦拭,再擦拭一點嬰兒油或乳液進行保養.當有污垢時使用牙刷沾點牙膏或用中性沐浴乳沖洗乾淨,再用細布擦拭乾淨。

玉佩種類及佩帶方法

佩玉
是指佩戴於人身的各種玉器,其特點是個體較小,大多有可穿線的孔洞。佩玉的種類較多,如玉玦、玉鐲、玉剛卯、玉牌、玉帶鉤等。有的成組佩帶,有的單獨懸掛。

玉玦
是人的耳飾,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時代玉玦多光素無紋,商代的玉玦常為蟠龍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龍紋、雲紋、鳥紋等,春秋戰國出土的玉玦較多,形制較小,外徑在2-5厘米之間。 戰國以後, 玉玦不再流行。

玉鐲
玉鐲自古以來是人們最基本的腕飾之一,新石器時代墓葬中已見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鐲呈外方內圓形,春秋時期玉鐲為扁圓形,唐代有鑲金玉鐲,發展至宋代玉鐲呈圓環形,內平外圓,光素無紋,明清玉鐲多見裝飾,如聯珠紋、繩索紋、竹節紋等。

玉觿
是一種微曲的錐形器,最初它是隨身攜帶。用以解結的工具,後來成為佩飾,表示成人的象徵。自新石器時代至漢代,歷代不衰,但漢代以後不復見有。

玉韘
玉俗稱「扳指」,圓筒狀,可套拇指,初為射箭時鉤弦的用具,後專為佩帶。早期見於商代,至漢代逐漸變成一種佩飾,失去了一種實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現仿漢的形玉珮,形制略異,裝飾亦有很大不同。

玉剛卯
又稱玉嚴卯,長方體,中有孔,可穿繩佩掛,器面刻吉祥語句,用以驅邪,是古代的護身符。漢代流行,一般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後世有仿品,但於漢代風格迥然不同。

玉帶板
玉帶是一種由數塊乃至十數塊扁平玉板鑲綴的腰帶,是古代官品位的標誌。玉帶有方形、長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種圖案的玉帶始見於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廢除玉帶制度。

玉牌
呈方形或長方形,器表淺浮雕或鏤空雕刻各種圖案與文字,有孔可穿繩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剛」款的偽作。

玉帶鉤
玉帶鉤是用於勾束腰帶的器物,一般由鉤首、鉤身、鉤鈕三部分組成,鉤首用於鉤連,鉤鈕則起固定作用。形制較多,有龍首、鴨首、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華貴者還鑲嵌有各種寶石,歷代都有精品。

玉龍
玉龍的形象隨時代而演變,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玉龍,身軀作「C」字形,簡練優美,極富特色。此後,玉龍呈現多姿多彩的風貌。歷代帶有各自鮮明的特徵。

玉動物
玉動物取象於自然界真實動物,圓雕或片狀雕均有,造型姿態多樣,栩栩如生。
玉動物一般作為佩飾,也有的可作為陳設品。玉動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馬、玉鹿、玉牛、玉豬、玉鷹、玉魚、玉龜等,歷代玉器中最為多見。

玉人佩
玉人是直接反映人類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為扁平狀,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為陳設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玉人琢工帶有明顯的稚拙性,商代以後玉人形象多樣,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圓雕、有片狀雕,各個時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點。

玉劍飾
玉劍飾是用於劍上的裝飾玉件,飾於劍首的稱為玉劍首,飾於劍柄與劍身之間的稱玉劍格。玉劍飾盛行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代。

玉簪
玉簪一般為圓錐狀,由簪首和簪柄兩部分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來整理頭髮並使冠固於發上。

四大名玉

和田玉

分佈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于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崑崙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閃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

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長期分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水中。

待秋季河水乾涸,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開採的稱山料。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才,均為採集材料,至清代始開採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製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淨度,其主要品種有:

1 白玉
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淨、細膩、光澤潤澤,為和田玉中的優良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的繁榮期,都極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2 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閃透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都極推崇羊脂白玉。

3 青田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差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4 青玉
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淨、質地細膩、含閃透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5 黃玉基制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6 糖玉
氧化鐵滲入閃透石或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稱「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色的稱「粉玉」。糖玉常於白玉或素玉稱成雙色玉料,可製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製成鼻煙壺,稱「金銀裹」亦能增殖。

7 墨玉
閃透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於用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其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以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8 碧玉
產於準噶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閃透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獨山玉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採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中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鏈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1 綠獨山玉
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2 紅獨山玉
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3 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4 紫獨山玉
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5 黃獨山玉
色呈黃綠色。

6 黑獨山玉

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7 青獨山玉
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8 雜色獨山玉

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岫玉

產於遼寧岫巖縣,故又稱為岫巖玉。岫玉屬於蛇紋石質玉石,顏色多種多樣,以淡綠為主,兼有黃、白、褐等色,質地較細膩,具油膩或蠟色狀光澤,半透明。

岫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時有發現,說明他的應用歷史悠久。岫玉由於顏色美觀,硬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製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陳設玉時常被列為首選玉種。還被廣泛用來製作各種小飾件以及人物、動物等工藝品。

與遼寧岫玉同屬蛇紋石質玉石,還有如下品種:

1 南方岫玉
簡稱「南方玉」,產於廣東信宜,故又稱「信宜玉」,顏色暗綠至綠色,透明度低,蠟質感重。為較低檔玉雕原料,一般用來製作大型玉雕擺件等。

2 祁連玉
又稱「酒泉玉」和「酒泉岫玉」,顏色為墨綠色,內含黑色斑點和團塊、條帶,半透明,質量較差。


3 崑崙玉又稱「崑崙岫玉」,玉質與遼寧岫玉很相似,但透明度較差。產於新疆崑崙山麓。

4 京黃玉
又稱「京黃岫玉」,顏色淡黃至黃色。產於北京十三陵老軍堂。

5 莒南玉又稱「莒南岫玉」,顏色呈黑綠色,產於山東莒南縣。

6 雲南玉
又稱「雲南岫玉」,顏色呈綠色,常含有綠泥石。

綠松石

綠松石又稱「松石」,是一種具有蔚藍色的玉料。它是美國西南部人以及世界穆斯林特別喜愛的玉石品種。綠松石像征著勝利和成功,在世界習俗中被定為12月的誕生石。綠松石的晶體很微小,蠟狀光澤,不透明。

多呈天藍色、暗藍色、綠藍色、綠色及綠白色,顏色均一的塊體上,常分佈有白色條紋、斑點或黑褐色鐵線。優質的綠松石主要用於製作戒面、耳墜、胸墜或雕琢佛像、仙女、山水、花卉等作品。


除了上述「四大名玉」外,其他玉材品種繁多,但大多屬於中、低檔玉材。

瑪瑙

瑪瑙一詞源於佛經,因其紋彩顏色「色如瑪瑙」而得名。瑪瑙產地分佈廣泛,幾乎各省區都有,主要產地有遼寧、黑龍江、內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蘇等地。遼寧的阜新有「瑪瑙之鄉」的美稱。

質純的瑪瑙呈白色,因往往含有色素離子或其他雜質,而呈紅、灰、褐、藍、綠等色,以紅、白兩色較多見,光彩奪目,顏色環帶相間美麗無比。瑪瑙一般都有環紋帶,如無環紋帶,則稱為玉髓,檔子比瑪瑙要低。

瑪瑙和玉髓的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A) 縞瑪瑙
有很細的直線狀平行紋帶,紅縞瑪瑙是最珍貴的品種。

B) 水膽瑪瑙天然出產的瑪瑙,中空而含有「水膽」稱為「水膽瑪瑙」。水膽數目可分為「一膽」、「雙膽」等,以膽大水多,透明度高為佳,是珍貴的玉材。

C) 火瑪瑙
在環帶中閃現火紅的光澤,故稱為「火瑪瑙」。

D) 東紅瑪瑙日本產的紅瑪瑙。

E) 綠玉髓
顏色呈粉綠色,無環紋帶。

F) 紅玉髓顏色呈紅色,無環紋帶。

G) 碧石顏色呈紅、黃褐、灰綠等色,為成分不純的玉髓,按顏色分為「紅碧石」、「綠碧石」等。

梅花玉

產於河南汝陽縣,又稱「汝洲玉」。磨光加工後,呈現美麗的梅花圖案或其他花紋,故名。玉質緻密,底色有黑、褐紅和灰綠三色,以黑底色為佳,梅花紋顏色有紅、綠、白三色花紋同時出現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為精品。

青海玉

產於青海,故名。外表美觀,顏色為白底或淺灰底加綠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呈半透明狀。由於其外觀與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

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含鈉和鈣的鋁硅酸鹽礦物。顏色呈暗藍、天藍或紫藍,玉質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澤,硬度5-6。青金石由於顏色莊重,常被製成佛像、佛珠、鼻煙壺、瓶護以及鐘錶殼上的飾物等,色佳者也用於做戒面。青金石以顏色鮮藍、質純和含少量黃鐵礦金星者為上品。

芙蓉石

芙蓉石又稱「玫瑰石英」、「薔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種桃紅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塊體,有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硬度為7。中國的芙蓉石出產於新疆、雲南、內蒙古等地,優質的芙蓉石出產於巴西。芙蓉石主要用於雕琢項鏈、雞心以及小型擺件等。芙蓉石以色深為佳,桃紅色越深越好,如近於白色的淡桃紅色則價值甚低。

馬來玉

產於馬來西亞,為一種用綠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巖,具玻璃光澤,硬度7。外觀翠綠,透明度較高。馬來西亞原料豐富,價值低廉,適合製作一些低檔飾物。

東陵石

產於印度,是一種綠色含鉻雲母石英巖,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佈猶如群星的綠色鱗片,十分美觀。為石英巖玉石中的優質品種,主要被用於製作串珠項鏈等飾物。

密玉

產於河南密縣,故名。又稱河南玉。半透明,顏色白色——淺綠色,用作玉料大多經染色而成,主要有蘋果綠和橙紅色,以綠色絕色為佳,大多用於製作首飾或擺件,屬低檔玉料。

貴翠

產於貴州,故名。又稱貴州玉。顏色呈淡綠色,具玻璃光澤,但不純和,雜質多,似劣質翡翠,屬低檔玉料。

京白玉

產於北京郊區,故名。質地細膩,純白均一,光潤油潤,用它製作的玉雕品晶瑩剔透,是頗受歡迎的玉種。

木變石

因其外貌似木質,故名。玉質緻密堅硬。硬度7。有黃、黃褐、褐紫、藍、藍綠、藍灰等色,其中黃色而具有貓眼效應的稱為鷹睛石,褐藍相間的則稱為斑馬虎睛石,以鷹睛石價值最高。

優質鷹睛石,藍色美麗,主要用於製作手鐲、戒面等。具有貓眼效應的虎睛石,則主要用於製作手鏈珠和項鏈珠,也有以大粒原料製成蛋形戒面的,但因貓眼死板,價值不高。

藍田玉

產於藍田,故名。藍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藍田玉質地細膩,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顏色主要有米黃色和蘋果綠色,被大批用以製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歡迎的低檔玉材。

靈璧玉

產於安徽靈璧縣,故名。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名玉之一。其品種頗多,最著名的有紅皖螺、灰皖螺及碧雲石。硬度3-4,硬度較低,經加工磨亮後,光潔照人,適於製作花卉、人物和動物等工藝品。

白雲玉

產於內蒙古白雲鄂博,故名;又稱白雲鄂博玉;又稱白雲鄂博玉。質地細膩,加工性能良好。優質的白雲玉在灰綠色的內裡閃現出絢麗的「金線」或「金星」效果,適於製作成硯台、筆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藝品。

百鶴玉

產於湖北省鶴峰縣,又稱「五花石」。質地細膩,加工後花紋美麗,圖案清晰,有圓形、圓錐形、長條形等,顏色呈果綠、奶白、霞紅等,製作成工藝品,藝術價值頗高。

孔雀石

因其頗似孔雀尾翎的翠綠色,故名。具玻璃光澤,微透明。屬低檔玉材,其質優者,可製作項鏈、戒面、雞心等飾物。但也有極個別顏色鮮艷、構造奇特者,身價不菲,相當昂貴。

烏蘭翠

產於青海烏蘭縣,因其色澤翠綠,故名。顏色呈灰綠、暗綠和翠綠等不同程度的綠色。以白底色帶濃綠翠斑的烏蘭翠價值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於加工成玉鐲、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飾件,由於光澤不佳,加工性能差,屬於低檔玉材。

四川龍溪玉

四川省寶玉石的產地較多,其中主要是軟玉,按礦物成份而言,可分為蛇紋玉石、透閃石玉 、大理石玉(俗稱漢白玉)等等。本文的龍溪玉(透閃石玉)是指位於離成都市以北約250公里左右的龍溪鄉所產的一種玉石。

根據玉石產地汶川縣龍溪鄉的地質資料,當年開採玉石礦的礦洞海拔高度約2500公尺左右,水平深度約30餘公尺,離礦洞不遠地方,有一個面積約50餘平方公尺的小型石礦。玉石礦是在一個大的複式背斜中的一個小背斜(A nticline)的一側。

玉石礦體的度變化不大,10—50公分不等,最厚處可達1—2公尺,玉石 礦體呈層狀延伸。礦洞內的玉石顏色有淡黃、米黃、淡綠、黃綠色等。玉石礦是由白雲質石灰岩(Dolonitic linestone)經區域變質之後,自變質作用(Autonetamorphism)結果形成的。

就礦洞內的玉石礦而言,玉石礦在空間上是呈似層狀水平延伸的,其顏色有淡綠、黃綠、淺黃等,這說明原始的沉積岩在沉積過程中化學有微細的變化,玉石礦只在特定的層位內存在;玉石礦體與下、下層位都呈事例的接觸關係,未見插穿現象,與上、下層位界線清楚;玉石礦體的厚度變化不大,約40—45公分不等,最大厚度可達1—2公尺,優質玉石呈半透明狀,質差的則不透明;玉石礦附近數十平方公里範圍內未出露任何類型的岩漿巖。
 
龍溪玉的顏色有灰白、米黃、黃綠等,這與成份中有Fe、Mg、Mn、Ti元素存在有關,龍溪玉從不透明到半透明,質地細膩,玻璃光澤,摩氏硬度約5.5—6.0,安徽度2. 95—3.01。顯微鏡下觀察表明,龍溪玉全部是由纖維狀的透閃石組成(95%),此外有少量的滑石及其他碳酸鹽礦物,單偏光下,透閃石中突起,Ng 1.625,Np 1.595,斜消光。
 
龍溪玉的化學成份是用常規的化學方法分析的,礦物成分是透閃石級成,故應稱為透閃石玉,至於商業名稱,則是另作別論。由於人們的商品意識加強,個體經營者曾加工極少數龍溪玉素身戒面在鄉村市場上出售,他們主要選擇龍溪玉透明度好,顏色好看的黃綠色、淡黃色來加工,據一位個體經營者余先生告知,他曾加工了一種淡黃色的半透明龍溪玉素身戒面一批,其中發現2—3枚具有良好的貓眼效應。
 
龍溪玉與和田玉不同的是,和田玉適合於大的雕件,龍溪玉則適合於戒面,耳丁之類的小件製作,塊狀不透明的則可做雕件使用,各有千秋。

河南重陽玉

重陽玉為近年來新發現的。具有一定前景的玉石資源,產自河南西峽重陽一帶;因地而名謂重陽玉。

目前重陽玉的產地逐步擴大,已知產地約有5~7處,主要分佈在西峽重陽、丁河、丹水、西坪一帶。

在玉器原料市場上,因其價格合理,加工性能、工藝性能良好,而受到了廣大玉雕廠商的青睞,銷售形勢看好,在滿足河南省,特別是南陽地質廣大廠家地需要外,還銷往陝西、湖北等地。

玉雕主品在廣泛銷往中國大多數省、市集,尤以龍船、對獅、恐龍等工藝品走俏。
96年國際州屬地質大會在北京召開時,曾用重陽玉雕琢成「馬門溪龍」,贈予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及台灣部分學者和專家。會後也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展銷會上銷售。重陽玉玉器在悄然中成長,同時也在「昂首闊步」地走向玉雕的舞台上。

重陽玉主要賦存於下元古界陟嶺群瓦屋場組內,其次也產於陟嶺群大溝組中。玉礦是似層狀或透鏡狀作北西南東向分佈,一般長約200—500m,寬10—40m。玉石類型主要為含透閃石蛇紋石化白雲質大理石,蛇紋石化大理巖,綠泯石蛇紋石化大理巖。

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50—70%,蛇紋石10—30%。綠泯石15—20%,透閃石5%,白雲石5—10%,還有少量石英。

方解石呈細粒狀,直徑在0.03—0.05mm,彼此鑲嵌分佈顆粒比較均勻,呈集合體或團塊狀;蛇紋石均勻交代方解石,可見白雲石、透閃石交代淺。蛇紋石呈團塊狀,葉片狀集合體分佈在方解石集合體間。岩石呈中細粒結構或交代蝕變結構,塊狀構造。

顏色主要為黃錄、深綠,綠白、淺綠等,以及在白色基調上呈現的淺綠,深綠色斑塊或條紋。不透明至微透明、半透明。質地細膩,臘狀光澤,比重2.7—2.8,摩氏硬度因不同礦物含量的不同,使硬度多有變化,一般在2.5—5。

由於蛇紋石化,綠泯石化在玉石中,常呈不規則條紋或細脈狀出現,而開形成黃綠。綠均勻灰色相間的花紋,色彩組合形成的圖案,非常自然。巧妙天成,雲毯鋪翡翠,波碎玉明蔥籠靄。似山似彩類花類錦。因而又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形象石和有檔次的裝飾石材。是觀賞石收藏愛好者的可選石材。所以,重陽玉在玉器市場日益興旺,競爭逐漸激烈的大形勢中,一定會有一個充滿希望和美好前景的未來。
 
重陽玉在90年代初發現並被開發利用,至今已有近10年的歷史。重陽玉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和裝飾性能,而且有優越的可加工性能,而便於雕琢成各種飾品及工藝品。

目前,在玉器市場上,加工銷售的飾品、工藝品,主要有龍船、對獅、馬、牛、恐龍、金蟬、青蛙、套珠、爐薰、佛像、手鐲、玉墊、玉枕等幾十個品種。成品色彩大多麗,圖案繽紛,銀裝素裹,祥玉佛珠。

玉雕師們利用重陽玉色彩、形態的千變萬化,略施人工、製作出耀眼奪目美麗動人的各種飾品。工藝品,供廣大玉器愛好者、特別是工薪族成員的收藏和賞玩、擺設。同時還可登大雅之堂,裝飾於豪門富室之內,因此,重陽玉是雅谷共賞、富貧可鑒的「集情玉石」。
 
現今玉器市場上,重陽玉原料,按照色澤、塊度及玉石類型的不同,每噸位在500—1000元。而工藝品、飾品則因品質、質量、大小、品種複雜程度及加工水平高低的不同,而沒有統一的價格,一般只能看貨編價,或者參照魯山綠,雙山玉同類雕件的價格,共同商議。

但總的說來,重陽玉產品價格一般較低,是獨山玉1—2級品原料雕琢出同種類。大小成品價格的1/3—1/10。這是一般的情況,不過這比較性也需要實際經驗作基礎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產生。

玉器產品的價格,比其他商品價格,更使感到困惑和猶豫不決。俗話說,「金銀有價玉無價」,就生體現同寶玉石商品的價格的特殊性和不可定性。故在玉器市場,商店、展銷會上,在人們購買飾品、工藝品時,需要認真觀察,謹慎行事,提倡「貨比三家」的生意經,以避免千萬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而保持心情愉快。

青海軟玉

自1994年以來,新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產於青海省的軟玉製品。

由於它與傳統的和田玉有 某些不同特點,且供貨量大,價格低廉,一時對和田玉市場造成較大的衝擊,同時在命名的銷售上也引起了一些混亂。

針對青海軟玉的主要商業品種及其外觀特徵、岩石學礦物學特徵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與傳統和田玉品種進行了比較,現將研究的結果提供參考。

一、產地介紹
青海軟玉產於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餘公坦克處的高原丘陵地區,至今已開採的礦點大約有三處。當地海拔高度雖高但相對高度差不大,交通較為便利。

該地產出的玉料以礦采山料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見子料。產出地段屬崑崙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約300餘公里,與且末、若羌等地產出的和田玉在地質構造背景上有著密切的聯繫。
 
二、主要商業品種及外觀特徵
青海軟玉在產出早期,有崑崙白玉、崑崙玉、格爾木玉、青海翠玉(翠綠色品種)等不規範的名稱。依據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的名稱原則和條款,結合軟玉分類命名的慣例,青海軟玉按其顏色特徵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

商業品與和田基本相同,顏色特徵則更為豐富。例如青海軟玉中的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傳統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現將各品種及特徵分述如下:
 
白玉
青海軟玉的主要品種,也是產量最大的品種,業內有時習慣上稱為「青海白」。呈灰白—蠟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顯好於和田白玉,質地細潤,產出塊度較大,有少量達到「 羊脂白玉」品質。

根據其不同的外觀特徵形象地描述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 白、米湯白等品種。青海白玉質地細潤均勻,塊度大,屬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質感不足,做薄後尤為輕飄。

青白玉
為淺灰綠、青灰色、淺黃灰色等,顏色淡雅清爽,半透明,質地細膩均勻。透明度明顯大於和田青白玉,水頭足,均勻性好,很受歡迎。常被形象地稱為:透白青、 淡青白、鴨蛋青等。

青玉
青灰—深灰綠色,色調較悶暗,半透明和質地常優於和田青玉,水頭足性好,適宜製作大中型擺件、器皿。做薄後色調轉陽,莊重典雅,聲韻鏗鏘,為質量上乘的青玉。

煙青玉
淺—中等灰紫色到煙灰色,煙灰色中略帶灰色調。半透明,質地細膩滋潤,有人稱其為紫羅蘭、藕荷玉、烏青玉等。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罕見。因顏色特徵顯著,可以說是青海軟玉的一個標誌品種。

該品種有呈獨立薄層狀產出的,也有在白玉料邊緣形成黑邊白玉、 黑皮料等具產地特徵的白玉料。將其歸於青玉類比較合適,可稱為煙青玉,紫色調重的可稱為紫青玉。煙青玉豐富了軟玉的俏色品種,製成品種中的「青蝦」、鴿子(灰雨點)、黑白雙歡(獾)等者很有創意。
 
翠青玉
淺翠綠色,其綠色特徵似嫩綠色翡翠,與青玉、碧玉的綠色有明顯的不 同,這部分綠色軟玉很少單獨產出,而是附於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側或形成夾層、團塊分佈常與砂狀、斑點狀石也有關。

其製成品中有全綠的,也有的在白玉、青白玉雕件上形成俏色,這在 以往的和田玉產品中罕見,全綠和俏色產品一時成為玉石收藏的熱點。根據其呈色特點,定名翠青玉比較符合名稱標準。 

糖玉
青海軟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種,主要為淺黃褐色比較均勻的糖色浸染和斑點狀的黑褐色 —黃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麼集中形成黑褐色斑點,要麼色太淺,對俏色貢獻不大,對玉質破壞不少,可利用價值較低。

其他品種
青海軟玉中的其他品種,產量小,價值也較低。綠碧玉與主產地產狀不同,類型有別。

青海軟玉產出是九十年代以來玉石市場上的一件大事。其中青海白玉以其巨大的產量、優良而又樣化的質地,震動了和田玉的市場。回顧幾年來青海軟玉在玉石行業內引起的爭論和困惑時,許多人是抱著遺憾沒有及早地認識到青海軟玉的價值,沒有在其價位廉的時候做出大膽、明智的投資而錯失了商機。這也反映了封閉的門戶之見會影響我們在貿易中的敏銳眼光。

(一)青海軟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徵上基本相同。只是在產出特徵、結構、物性的某些方面與和田產軟玉略有區別。

(二)青海軟玉具有因產地而形成的鑒別特徵:
(1)比較好的透明度
(2)灰白—蠟白色、黃灰色的白玉,特徵的翠青玉、煙青玉品種
(3)比較特徵的石花、絮狀綿綹、「水線」、翳狀 斑點等內含物特徵
(4)原料以山料為主,沒有子料,有與產地地理環境有關的原料形態和皮色。

(三)青海軟玉,尤其是白玉在近幾年珠寶市場低迷的逆境中價格一路上漲,四年來漲幅達300%至500%,具有很高的投資、收藏價值。

(四)青海產軟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義,可以接受青海軟玉為和田玉家族的一員。

熱門文章